汇报课《剪枝的学问》教后反思1 一、抓主线,破难点 因为课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所以我决定还是带领学生抓好情感主线,逐层深入探究。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首先抓住“满怀好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汇报课《剪枝学问》教后反思(2023年),供大家参考。
汇报课《剪枝的学问》教后反思1
一、抓主线,破难点
因为课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所以我决定还是带领学生抓好情感主线,逐层深入探究。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首先抓住“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条心理变化的线索,先找出词语,初读感知“我”的心理变化,然后再顺着文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我”的心理变化。就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课的教学,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读中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感受。在随“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学生“入境始亲”,层层深入,与文本自然对话,内化感悟,共鸣共振。这篇课文还有一条主线,就是剪枝,冬进桃园和夏进桃园,确实和剪枝有关系,那春进桃园和剪枝有没有关系呢,粗看好像是没有关系,刚开始在备课的时候也只是停留在“美”字上,包括试上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这一部分也和剪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不剪枝,桃园就不可能这么美这么有生机,桃花能开的这么美,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问,就能把“剪枝”这条线也串起来了,两条主线,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那么如何突破难点呢?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感悟“剪枝的学问”,因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概括性地总结出一个道理,确实不容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能读懂剪枝的学问,并能进行概括性地表述,我在教学中进行三次铺垫,巧妙搭设三个阶梯。第一次是在读王大伯的话时,引导学生知道剪去的是“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第二次是在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后,将之前将信将疑的想法改用肯定的语气来说,即“剪去那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来年就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第三次是回顾王大伯的话,同桌讨论,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剪枝的学问,也学会了表述。同时,通过拓展,懂得的道理也更深刻。这样给学生巧妙地架设三个阶梯,体现理解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感性到理性,由点到面。学生对“剪枝的学问”有个全面立体的感悟理解。
二、读中悟、悟中导
这节课“读”贯穿始终,但不是没有目的的读,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如: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带着问题自由轻声地读,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又能使学生更快地围绕问题、解决问题;又如:看到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在剪枝,我为什么会疑惑?这是感悟边读。
我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老师读、学生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比如王大伯剪枝的原因,让学生在默读中找出具体的词句,学生通过细心揣摩都能找到有关句子,产生体验;再比如,“啊!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多的桃子”这句,我采用了集体读,在朗读中作者又惊又喜的感情。“剪刀飞舞”这四个字我采用了自主读,着重表现出了王大伯剪枝的熟练。
当然,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剪枝的学问”是什么,我想:从文本上升到哲理还是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的,而我可能在教学道理时太快,太激进了,其实我可以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搭一座桥梁,让所有学生顺利地跨过这道鸿沟。其次这节课上我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评课的`时候老师们也都跟我指出,一节课上只要渗透一两个学习方法即可,真正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课虽然上完了,思考却在延续,努力还将继续……
推荐访问:剪枝 学问 汇报 汇报课《剪枝学问》教后反思 汇报课《剪枝的学问》教后反思1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评课稿 剪枝的学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