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存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附件1,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存问题清单,供大家参考。

附件1,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存问题清单

 

  贵州省2018 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存在问题清单

 序号

 类型

 存在问题简述

 一

 攻坚责任落实不到位

 驻村结对帮扶

 1.驻村工作不扎实。交叉考核入户调查的 182 户建档立卡户中,有 48 支驻村工作队未提供实质性帮扶,占 25.4%。驻村工作队入户调研、宣讲政策多,在帮助贫困户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方面少。(金沙县等)

 2.补助发放不及时。交叉考核发现,有两县个别单位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生活补助只发放到 2018 年上半年,生活补助落实不及时。

 (金沙县等)

 3.结对帮扶“一帮多”现象仍然存在。交叉考核了解,某县机关干部平均每人帮扶 8 户贫困户,最多达到 10 户。

 4.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综合满意度低。第三方评估调查测算发现,2018 年贵州省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综合满意度为 78.04%,比全国平均水平(86.12%)低 8.08 个百分点。具体表现主要为:一是驻村工作队帮扶方面。14.18%建档立卡户对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效果表示一般或不满意,其中 54.39%表示不知道有驻村工作队,21.05%表示驻村工作队未到家中了解情况,23.68%表示帮扶措施没有效果。二是村两委帮扶方面。12.55%建档立卡户对村两委帮扶工作效果表示一般或不满意,其中 25.21%表示对其工作不了解,24.37%认为帮扶措施没效,21.85%认为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现象。

 (黔西县等)

 二

 扶贫标准把握不精准

 识别退出和建档立卡

 5.审计发现,有的县建档立卡识别不够精准,部分不符合识别条件人员被纳入建档立卡系统,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四有”情况,同时仍享受低保保障。有的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库中部分人员证件信息登记有误,有的已死亡在公安机关注销了户籍。

 6.审计发现,有的县建档立卡户退出不精准,部分贫困人口在危房未完成改造、住房安全未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被认定脱贫;部分已脱贫人员仍居住在 C级或 D 级危房中(毕节市)。

 三

 三保障工作不够扎实

 教育扶贫

 7.“全面改薄”按期完成存在困难。交叉考核了解,某县 2018 年“全面改薄”建设项目,总建设面积 33850 平方米。截至 12 月底,竣工面积 9178平方米,竣工率仅 27%,到今年 6 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存在一定困难。

 8.“三免一助”政策落实不到位。审计发现,有的县 2017 年春季、秋季和2018 年春季学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没有享受到“三免一助”教育扶贫政策。

 健康扶贫

 9.参保保费财政补贴宣传落实不到位。

 (1)第三方评估了解,24.85%建档立卡户表示不知道是否享受了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县级财政补助。存在全村无人及时享受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县级财政补助的情况。(黔西县等)

 (2)审计发现,2017 年和 2018 年,有的县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未享受财政补贴。

 农村危房改造

 10.农村危房改造自筹较大。交叉考核实地走访享受危房改造项目支持重建新房的 63 户建档立卡户中,有 15 户自筹资金超过 5 万元,最高的达 20 万元。

 11.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落实不及时。

 (1)交叉考核了解,某县 2018 年 15 户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 9万元至考核时未得到兑现。

 (2)第三方评估调查享受过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户中,8.55%反映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在房屋竣工验收后并未按时发放,未严格按照“补助资金在验收后10 日内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危改户”政策执行。

 (黔西县等)

 四

 政策措施落实有偏差

 产业扶贫

 12.养殖小区建成运营比例较低。交叉考核了解,某县确定大力发展长毛兔主导产业,计划新建养殖小区 178 个,由于资金落实不到位,项目进度参差不齐,截至考核时只有 10 个养殖小区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

 13.企业或合作社对农户发展的带动作用略显薄弱。第三方评估调查参加企业或合作社的 299 户建档立卡户中,65.22%家中虽有劳动力但并未参与其生产经营,41.14%反映企业或合作社对自己增收的带动效果一般。(黔西县等)

 14.部分扶贫项目小弱散,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有的中途“烂尾”。媒体暗访调研了解,黄桃种植是某县某村的主要扶贫产业,2018 年 3 月一户贫困户无偿分到 150 株黄桃树苗。然而当年春季突发旱灾,加上缺乏应对经验,树苗仅活了两株。“今年政府修好了灌溉工程,继续鼓励我们种植黄桃树,但我还是不懂技术,今年要不要种,现在很犹豫。”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在政府扶持下,有的村曾尝试发展食用菌种植、稻田养鱼等产业,但成效甚微。村干部说,2017 年一家公司曾在村里投资食用菌种植项目,但 2018 年就停了。本来企业许诺对贫困户的食用菌保底收购,现在还欠着 4 万多元的收购款。作为村里扶贫产业的鱼塘养殖项目,贫困户入股金额多的 1000 元、少的 500 元。“但很难分到红利,实在不行就分几条鱼吃。”这位村干部说。

 某村将“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极贫乡(镇)子资金”100 万元,量化到每户贫困户,贫困户再将资金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一些贫困户表示,没有收到过分红。村干部解释,合作社用这部分资金建了养猪场,去年建成后租给一家企业,每年租金 7 万元,原计划将一部分收益分给贫困户,但养猪场存在环保问题被叫停了。

 15.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了解,农业产业化底子薄、基础差,现阶段各地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多处于起步阶段,贫困户的收益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和企业让利,销售渠道拓展、物流配套、产业链建设等尚待推进。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就业扶贫

 16.就业培训效果不显著。

 (1)交叉考核实地走访接受就业培训的贫困劳动力 59 人中,实现就业 19人,就业率只有 32.2%。某镇 2017 年和 2018 年共培训贫困劳动力 80 人,实现就业 12 人,就业率仅为 15%。

 (2)第三方评估了解,42.79%建档立卡户表示没有享受就业帮扶措施,21.00%表示就业帮扶效果一般或不满意。

 17.就业扶贫目标任务下达迟缓。交叉考核了解,某州于 11 月 28 日才向所辖县下达 2018 年度就业扶贫目标任务。

 18.就业扶贫劳务报酬发放存在问题。审计发现,有的州 2017 年已完工的以工代赈项目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农民劳务报酬低于项目劳务支出的 50%,少发放了报酬。

 四

 政策措施落实有偏差

 易地扶贫搬迁

 19.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展缓慢。交叉考核了解,某县 2018 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于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由于工程前期设计不扎实,地勘时未发现安置点下方溶洞发育丰富,造成项目工期延长,截至考核时主体工程进度仅达到 20%。

 20.“不愿搬”“返老宅”等现象尚存在。第三方评估调查的 78 户搬迁户中,11.54%尚未迁入新房,其中 44.44%农户不愿搬入;69 户已搬迁户中,13.04%返回原地发展产业,11.59%反映工作波动较大,无稳定保障。(黔西县等)

 21.易地扶贫搬迁面积超标现象存在,且因扩建导致的负债现象应引起重视。第三方评估调查的 69 户已搬迁户中,17.39%面积超标,其中 83.33%为集中安置户;16.67%因搬迁扩建负债超过 3 万。(黔西县等)

 22.2018 年易地扶贫搬迁事中事后监管巡查发现,个别安置点住房面积超标。

 23.2018 年易地扶贫搬迁事中事后监管巡查发现,部分县未经验收就安排入住。

 24.搬迁户的针对性就业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1)第三方评估调查的 78 户搬迁户中,20.51%搬迁户家中有劳动力却无一人实现稳定就业,39.74%搬迁户表示没有享受就业帮扶措施。(黔西县等)

 (2)有的安置点配套企业带动搬迁户就业能力弱,或缺少吸纳就业有效举措。媒体暗访调研了解,在政府鼓励下,某县一家公司到县城安置点开设工厂,带动贫困户就业,政府建议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 1800 元。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刚进入这个行业,订单少,本来计划招工 30 人,实际没招够。工厂一直亏损,现已停产。在一安置点,已入住 1798 户,但搬迁户主要在县城打零工,或到东南沿海一带务工,安置点配套扶贫产业不多。当地干部介绍,当地能提供的公益性岗位有限,目前安置点最大难题就是就业问题。

 25.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亟待加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发现,现阶段均由临时党工委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尚未设立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

 26.2018 年易地扶贫搬迁事中事后监管巡查发现,部分安置点住房质量监管不到位。

 四

 政策措施落实有偏差

 金融扶贫

 27.免抵押免担保落实不到位。交叉考核实地走访获得扶贫小额信贷支持的71 户建档立卡户中,有 13 户反映贷款时提供了抵押或者担保,未落实“免抵押、免担保”要求。(金沙县)

 28.贷款期限设定不符合要求。交叉考核了解,某县从 2018 年 6 月份开始,将扶贫小额信贷期限一律定为 1 年,涉及建档立卡户 338 户,与扶贫小额信贷期限最高 3 年的要求不符。

 29.存在户贷企用现象。

 (1)交叉考核实地核查发现,有两县累计发放的贷款中“户贷企用”比例分别为 99%和 85%,“户贷企用”问题突出。(金沙县等)

 (2)第三方评估调查发现,2018 年 1 月仍有农户与政府下属企业签订以银行借款资金入股协议。2018 年 7 月,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办函〔2018〕119 号)出台文件要求该类情况要有序收回贷款,截止调查当日仍然处于在贷状态。

 30.部分农户面临还款难问题,贷款用途不规范。第三方评估调查发现,52户(14.94%)借过小额信贷的农户表示无力偿还贷款,其中 30.77%将贷款用于非生产性支出,26.92%发展产业失败,19.23%表示发展的产业效益不好。“自贷自用”的 295 户建档立卡户中,111 户(37.62%)贷款用于建房买房、家庭消费、婚丧嫁娶等非生产性支出。(黔西县等)

 31.“户贷社用”还款风险需要引起关注。第三方评估发现,“户贷社用”农户反映其对合作社信息了解较少,40%不了解合作社是做什么的,48%不了解合作社运营状况。(黔西县等)

 32.贷款对象不精准。

 (1)审计发现,2016 年和 2017 年,有的县向财政供养人员及其配偶等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发放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资金,有的向非贫困户发放了“特惠贷”和“脱贫贷”。有的县为已清退贫困户保留贫困户待遇,导致2017 年末非建档立卡户获得了“特惠贷”贷款,还享受了资金贴息。

 (2)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指出,贵州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市、县制定“特惠贷”实施方案时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有的打包用于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等。X 县投资有限公司根据县政府批复,将入股筹集的 1 亿元“特惠贷”资金借给县财政局,用于 X 旅游景区及环湖湿地公园建设等与扶贫无关的项目。

 33.贴息落实不规范。审计发现,有的县存在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取“特惠贷”贴息补助现象,有的县违规支付“特惠贷”财政贴息 23437 元(一是对“特惠贷”本金超过 5 万元的部分进行贴息;二是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贴息,有的县非贫困户违规获取贴息。

 34.人身意外保险对象不精准。审计发现,有的县部分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人员不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信息系统当中。

 五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有发生

 问题整改

 35.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指出,部分地方作风不实、工作不细,抓落地执行、监管问责不够到位,有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整改。X 中心违规财政扶贫资金 770 万元出借某私营企业,是 2014 年审计发现的问题,到 2017年 11 月跟踪审计时问题仍未整改。

 考核监督检查

 36.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了解,各地着力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检查、开会、填表过度频繁的问题已有所减轻,但类似问题仍然存在,如多部门轮番检查,同一信息反复抄填,事事处处要求工作留痕,基层干部疲于应付。

 六

 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

 资金安排使用

 37.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了解,2018 年省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为 15.83%,低于西部地区平均增幅(48.54%)32.71 个百分点,增幅在西部地区较低。

 38.部分深度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不够。交叉考核了解,某深度贫困县 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为 12.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7 个百分点,但 2018 年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仅增长 5.4%,增幅低于全省深度贫困地区 12.78%的平均水平。

 39.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县扶贫投入较少。交叉考核了解,某非贫困县2018 年底还有贫困人口 1.74 万人,剩余贫困人口数量比一些深度贫困县还多,但获得转移支付支持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且不能享受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县级财政压力较大。(金沙县)

 40.部分项目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有风险,资金使用不精准、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1)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发现,某县某镇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2018年使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150 万元,入股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018年 12 月 23 日至 24 日资金由县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给企业,投入期限为 5 年,按照 7%比例保底分红作为 3 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突击支出嫌疑,且该项目尚未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缺少收益分配协议等法律约束文件。某县某村 2018 年使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18 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整治。某县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 2.29 亿元,2018 年投入统筹整合资金 5000 万元。立项不精准,建设内容为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设计,路线全长 30.9 公里,平均每公里造价 740 万元。程序不合规,存在先施工后履行招标程序、企业垫资建设问题。

 (2)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指出,有的地方热衷搞形象工程,聚焦脱贫攻坚不够。某深度贫困县为建赛车场,将刚完工验收 3 个月的财政补助项目香猪加工屠宰厂拆除,损失财政扶贫资金 200 万元,并多支付...

推荐访问:附件1 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存问题清单 贵州省 脱贫 攻坚